什么是磁共振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简称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产生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通过检测人体内原子核(如氢质子)在强磁场中的分布和排列,以及它们受到射频脉冲作用后的信号变化,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够显示人体软组织结构,还能提供关于脑部、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的详细信息,对于诊断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磁共振技术的核心是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患者被置于磁共振设备的圆形扫描床上,设备通过控制磁场强度和方向来使患者体内的原子核沿着特定轨迹运动,射频脉冲在患者体内产生一系列微弱的电流,这些电流会导致原子核发生共振现象,使得磁场中的信号发生变化,这些信号经过接收器和计算机处理后,就能生成患者的三维图像。
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不同,磁共振成像不会产生任何有害辐射,对人体无损伤,磁共振成像可以实现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变,磁共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中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