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在公元605年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度,隋炀帝杨广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唐朝分为三个阶段: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初唐时期(618-626年),科举制度逐渐确立,主要考察文学、史学等学问,盛唐时期(627-907年),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分为明经、进士两个科目,选拔官员更加严格和公平,中晚唐时期(908-960年),虽然政治动荡,但科举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选拔人才的作用。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虽然战乱不断,但科举制度仍然得以延续,北宋时期(960-1127年),科举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个阶段,选拔出了大量的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人才,南宋时期(1127-1279年),虽然国土疆域缩小,但科举制度仍在继续实行,元朝时期(1271-1368年),虽然民族矛盾尖锐,但科举制度仍然得以保留,明朝时期(1368-1644年),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选拔出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科学家,清朝时期(1644-1911年),科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在辛亥革命后被废除。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共存在了约1300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