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选自哪里

知识问答 2025-09-04 18:10:18 来源:互联网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选自《汉书·艺文志》中的《淮南子·人间训》。

在古代中国,"自相矛盾"原意指同一个人或者事物的两面性质互相抵触或者相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人间训》一书中,原文是:“夫物或恶之,则必加诸己;或善之,则必以归人,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与人交,而不信乎人者,有矣;未信人者,有矣;不信于人者,有矣,自相矛盾,不可立也。”。

现代汉语中,"自相矛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来形容任何事物或观点存在内在的、无法调和的冲突或矛盾。“他的话自相矛盾”,意思是他说的话前后不一致,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