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确切作者尚无定论,一说是孔子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
“中庸”之“庸”有三个意思:靠前,何晏讲是“常”,程子讲“不易之谓庸”,即恒常而不易之理,变中不改变的道理;第二,朱子讲是“平常”,即平凡、平常之德,徐复观讲是每个人所应实践、所能实现的行为;第三,朱熹讲是“中间”,即中间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确切作者尚无定论,一说是孔子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
“中庸”之“庸”有三个意思:靠前,何晏讲是“常”,程子讲“不易之谓庸”,即恒常而不易之理,变中不改变的道理;第二,朱子讲是“平常”,即平凡、平常之德,徐复观讲是每个人所应实践、所能实现的行为;第三,朱熹讲是“中间”,即中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