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和总角的区别
垂髫和总角都是古代中国儿童的发型,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垂髫指的是两鬓垂下的头发,通常出现在男孩年幼的时候,因为他们还没有剃光头,这种发型在《三字经》中有所描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里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指孩子不去学校,而是在家里玩耍,因此留下了垂髫的形象。
总角则是指头顶上扎成两个小髻,通常是在男孩五、六岁左右的时候,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将士兵的头发扎成两个小髻,以便于辨认和指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儿童发型的说法,在《红楼梦》中也有关于总角的描写:“那贾宝玉头上戴着一顶荷叶形的金冠,身上穿着一件五色绣衣,腰间系着一条翡翠带,脚上穿着一双粉底朝靴,手里拿着一把折扇,真是个活脱脱的小公子模样。”这里描述的就是一个小男孩头上扎着两个小髻的形象。